暑假开始后,在家呆了有一个礼拜就来了淮安广播电视台实习。在这之前没有在任何媒体单位实习过,所以还是有点紧张又兴奋。
我们大概是在七月十八号我们到了淮安广播电视台报道,比较晚。孟凡是我在电视台里跟的第一个记者。也可以说是老学长了,同是600cc大白菜官网传媒学院毕业,比我大了四届。平时空闲时也和我聊起一些他以前学生时代的“辉煌”。“同门师姐”袁同学比我早来一个礼拜,所以在接下来的实习日子里,基本不懂得问她。袁同学是在徐州读书,后来去过台湾上了一年的交换生。挺健谈的女孩子,也特别的“汉子”,出去采访经常和我们抢着拎机器。实习期间,新闻中心的王主任让我们实习生做过一个关于暑期安全的栏目专题。四人一组,于是又认识了孙同学、记者刘凯。凯哥是带我的第二个记者,他也是刚来电视台没多久,苏大凤院毕业的他工作时特别的用心,性格可能比较内向不善言语,和孟凡的性格是截然相反。孙同学是一个特别能“BB”的女汉子,(我觉得能来电视台的女孩子都是有颗汉子的心),同时在电台和新闻中心实习,做事干脆,能扛机器,说走就走。同在新闻中心的还有蔡同学、董同学、还有后来的学妹,至于其他人接触实在太少。
在电视台的第一天给我的感觉就是无事可做。确实是这样的,因为什么都不会,就连剪辑的软件都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洋。在学校的时候用过edius,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。从我接触这段时间的大洋,准确来说大洋没有edius好用,比如说需要做一个深入浅出的特效,大洋就比edius繁琐。第一个礼拜基本上都是帮着孟凡听听同期声,一起出去采访——其实就是跟屁虫扛三脚架,除此之外就是看他采访拍摄。要说为什么电视台喜欢招男生呢,就是扛把子(机器、架子)。听同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,最怕遇到说本地话的,我并不是淮安人,虽说在大学都过了三年了,语速一快我就听不懂了。以至于有一次求着凯哥让他帮我听同期,再用普通话说出来,我再把他的声音录下来,特别烦恼。孟凡带着我出去采访啊,也会让我去拍一些镜头,从最开始的空画面到后来的街头采访、会议。每一样都是有着很多的注意点。比如拍摄人物,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表现他,在拍摄过程中,要主动的让拍摄对象跟着你的拍摄思路走,构图角度要新颖,不能局限在一个点上拍摄,随时注意变换机器位置。在肩扛机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,拍摄时要稳,确保有三四秒不晃动可用的画面。而且肩扛拍摄时,一般要将镜头拉到最广,这样才能更稳。可以找点倚靠物,墙、桌子、栏杆等等都可以。移动拍摄时脚步要迈的小,手提式拍摄也会比较稳。三脚架高度也要跟随被拍摄人的高度进行调节。要做到灵活随机应变。我觉得论拍摄,孟凡可以在台里排上前三,真的非常棒。孟凡的剪辑技术也十分出色,基本上很少使用鼠标,都是快捷键。教会我很多,例如,给人物的采访画面一般控制在八秒,推拉摇镜头画面要有始有终,空镜头画面保证不能有重复,能与字幕关键字有对应的画面,结尾基本给空镜头大画面。
在电视台实习是需要自己主动地去找事情做的,不然一坐真的就是一天毫无收获。要时刻跟紧他们,了解清楚他们什么时候有拍摄采访任务,主动地要求跟随采访。也不必局限于一个记者。孟凡有采访不能带我去的时候,我就去找刘凯,他一般都乐意带着我,比如之前的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、市委领导班子“八一”走访慰问等等。
整个实习期我都过得非常充实,基本在写稿,听同期,剪片,拍摄采访中度过。对电视台的采、编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。突然觉得在电视台充实的工作也挺开心的,有了目标就不会再迷茫。在实习中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,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带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在学习中实践,在实践中学习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作为一个好的记者,都必须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,所以我必须加紧丰富文化常识和文学写作能力。同时,我还缺乏的就是创新意识,其实电视台每年每个重要的节日都是有固定的采访内容,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创新,如何将这一栏目做的和以往不同、更有新意、更吸引受众。
当然,实习期间生活也是很艰苦的,住在学校宿舍16号楼,每天都要跑很远的路出去洗澡。每天中午都是在外面吃饭,晚上下班回来食堂早已关门了,然后水都是从超市买的大桶水。而且我们宿舍还没有空调,那几天简直热疯掉了。好在坚持了过来,回头想想,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历练,工作包括实习,哪有一帆风顺的,经历的越多,感触也颇多,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,千淘万漉虽辛苦,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,也要摩拳擦掌,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最后,我还要感谢姜老师、史院长、王主任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电视台里实习,感谢每一位电视台里帮助过我的人,是他们教会了我欠缺的知识和人生道理。短短的实习期,让我深切地体会了知识的可贵,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。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,展现自我,积极向上,努力进取,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传媒人而努力。